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3年度各类教改项目结题验收和认定
发布者:彭慧    发布日期:2024-01-02    查看:1483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详见通知https://jwc.zstu.edu.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62&wbnewsid=17114


材料提交时间:
2023-10-23至2024-01-01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属院系
1《工程伦理》伦理敏感性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徐怡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林贵长马克思主义学院
3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艾丹马克思主义学院
4基于“挑战杯”竞赛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吕媛媛团委
5基于云班课的通信原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张水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6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优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冯荟服装学院
7高校多校区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张燕教务处
8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通识选修课的建设模式与优化路径研究何凡教务处
9基于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阮财斌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10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李孝明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11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赵新继续教育学院
12基于《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探究式-小组化”教学模式研究吴颖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13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创新研究王艳娟马克思主义学院
14CBI模式下学生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钱红英外国语学院
15新文科背景下政产研学商联动的“创意工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朱旭光艺术与设计学院
16金融科技人才紧缺背景下融入大数据分析的《金融计量学》教学改革沈璐敏经济管理学院
17《生物制药GMP实训》课模式探究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刘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18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戴燕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9数字化“虚拟+现实”服装设计技术在《女装设计》 系列课程的应用与建设贺华洲服装学院
20面向产出,打造产品导向为理念的三创人才——染整工艺原理Ⅲ课程建设与改革王莉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21工程心理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胡信奎理学院
22院级教学督导在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他性推助路径研究张 明教师发展中心(本科教学评价与指导中心)
23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丁华萍教师发展中心(本科教学评价与指导中心)
24高校教学督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甄月桥教师发展中心(本科教学评价与指导中心)
25视觉形象与环境图形的建构与应用研究——以临平校区图书馆为例张大鹏图书馆
26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点初探王 茜教务处
27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大学生情商教育路径探索浦晓黎教务处
28基于共创式生涯教育角度下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陶丽婷教务处
29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教务员队伍胜任力研究吴云枭教务处
30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章 飚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31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基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实证分析郭本久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32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机制研究阮晶晶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33“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科生深造率提升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周皓荻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34《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王 瑞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35思政元素融入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研究——以艺术类限定选修课《美术鉴赏》为例林 剑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36思政课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创新路径研究肖香龙马克思主义学院
37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数字动画概论》为例成学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8新文科导向下融入中国金融实践的《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梅 霞经济管理学院
39《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探索杨宗岐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40园林专业思政教学模式探究张 路建筑工程学院
4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韩 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2专业认证理念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庄巧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43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数码绣花为例吴莹服装学院
44“三全育人”理念下发挥美育在思政课中作用的路径探究-以《化妆品材料鉴赏》为例付飞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5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刘国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46高校学科史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心理学史”为例甘甜理学院
47面向创新创业政策导向的创意设计教学研究章孜卿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48基于地方研究院的研究生“三创”人才协同培育研究张义玲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4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马春苗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0本科拔尖人才英语素质拓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韩玮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1基于启新学院学生特点的考研决策模型研究姜介炜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2基于研究型学习团队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张燕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3“互联网+”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沈涛继续教育学院
54STEEM教育理念在构建我校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的应用研究许联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5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工程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曾伟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6基于一流人才培养的低年级本科生深造意愿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贾浩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7本科拔尖人才体育素质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惠悲荷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8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许丽芬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59基于浙江理工大学公共游泳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韦逸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
60男装款式设计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创新型应用胡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61“互联网+实习”下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李萍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62工科生协作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服装外贸业务跟单实务》为例蔡丽玲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63基于“新十六字方针”的《概论》课程学习过程管理评价机制研究赵喆山马克思主义学院
64高校思政课程的交互性教学研究柳孟盛马克思主义学院
65互联网+背景下BOPPPS教学模式在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戏剧鉴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朱玲芝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66基于三维超媒体技术的语言学课程场景融合研究叶颖秀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67“学生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李芹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68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生态给养”转化有效性研究张玉荣外国语学院
69融合创新为导向的智能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团队建设鄂玉萍艺术与设计学院
70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高宁艺术与设计学院
71《跳动的匠心》—— 新形态现代木工技术实验教材建设郭爱莲艺术与设计学院
72《丝网版画》课程作为艺术类限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王海杰艺术与设计学院
73新形态《传统摄影》实验指导书编写娄淑芬艺术与设计学院
74新文科背景下的《意向素描》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优化赵越艺术与设计学院
75信息化在《陶艺》教学中的运用杨柳艺术与设计学院
76思政融合的数据可视化课程群教学探索阮超艺术与设计学院
77《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蒋墨冰经济管理学院
78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与实践路径研究郑冰经济管理学院
79构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立体化学习体系陈丽哲经济管理学院
80“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刘静经济管理学院
81基于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OL)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徐晓慧经济管理学院
82“双一流”专业建设下《国际贸易地理(双语)》课程中“主体参与+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索詹淼华经济管理学院
83理论化与场景化相结合的“软技能”教学改革——以《国际商务礼仪*》为例张吟白经济管理学院
84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实践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运用狄灵瑜经济管理学院
85“互联网+”视角下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鹏飞经济管理学院
86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祝永庆经济管理学院
87基于因果推断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教学改革研究杨永亮经济管理学院
88生物制药专业短学时《有机化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任小元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89专业认证背景下《建筑环境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探索袁丽婷建筑工程学院
90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的新教学模式改革施萍萍建筑工程学院
91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张文婷建筑工程学院
92金课视域下中外建筑与园林史混合式教学改革郑力群建筑工程学院
93基于翻转课堂的《风景园林设计初步》参与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蔺阿琳建筑工程学院
94基于数字技术与实际搭建的《环境小品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沈珊珊建筑工程学院
95高频电子实验装置研制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吕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96基于大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张兴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9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研究鲍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98导师制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任祝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99以工程应用及思维构建为导向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全英文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张涵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100基于实践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方法研究田秋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101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10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实用数值方法课程破除“范式”教育试点研究王政道机械工程学院
103基于中国浙江理工大学—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国际合作基础上的本科“2+2”双学位项目教育改革吴渴欣机械工程学院
104基于开发板+Proteus仿真的双平台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陈明机械工程学院
105面向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能源与动力装备CAD》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金浩哲机械工程学院
106培养跨专业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课程为例刘琦机械工程学院
107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流体机械》课程及教材建设贾晓奇机械工程学院
108基于多元教学方法的《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改革探索刘骁飞机械工程学院
109“三创”人才培养理念下《女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研究汪清服装学院
110虚拟仿真技术在《成衣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丁笑君服装学院
111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意识提升研究胡扬服装学院
112基于服装设计能量孵化场培育的《项目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李琴服装学院
113表演专业“一核心、双延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张瑾服装学院
114以“材料类创新实训”为例探索材料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韦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5协作式科研实践培养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陈夏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6微型静电纺丝机在本科课堂教学演示应用司银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7短视频教学在化纤加工课程中的应用张须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8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数码印花与颜色管理》黄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19OBE理念指导下BOPPPS教学模式在《非织造短纤维成网》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陈天影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0新工科背景下“工-艺”复合型《丝绸家纺制作工艺》课堂创新模式建设范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1新工科建设计划驱动《科研软件实用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宋立新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2《纺织品性能及测试新技术》教学中OBE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朱鹏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3工程认证、课程思政双重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世界经济概论》教学改革与建设李雅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4前沿引领,产业驱动的《纺织概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朱斐超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5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纺纱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李艳清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念导向教学法顾瑛琦理学院
127基于“通专融合”与OBE理念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心理学与生活”课程为例康春燕理学院
128面向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工程化学基础教改研究郭云南化学与化工学院
129《计算物理学》课程基于小组合作的应用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胡娟梅理学院
130计算物理课程中非线性动力学程序的开发陈小龙理学院
131《高数续论》进阶式思维培养韩维理学院
132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郑芳英理学院
133提高数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泛函分析》课堂教学改革陈涌理学院
13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探索靳聪明理学院
135理学院本科教学成果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袁义山理学院
136《大学物理实验》新形态教材的建设金立理学院
137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机制研究胡丽继续教育学院
138基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徐润洁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39元宇宙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教学课程的构建麻欣瑶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0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鲁宏浩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监控反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李英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2拔尖人才培养类荣誉课程教改-C 程序设计宋瑾钰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3拔尖人才培养类荣誉课程教改-英语 2陈茜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4拔尖人才培养类荣誉课程教改-高等数学A1王敏芝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145服装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凌雯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146“基于项目”的首饰工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曹超婵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147《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改革探索房维维马克思主义学院
14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肖驰马克思主义学院
149理工科学生工程伦理课程的课堂实施路径研究张晓媚马克思主义学院
150建构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机制的研究毕昌萍马克思主义学院
151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与路径探索刘梅英马克思主义学院
152现代训诂学进课堂路方鸽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3诉讼实战中的请求权基础思维:案例教学模式新探李琳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4构建社会工作本科实践教育培养新模式陈林生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5国际法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郭薇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6“互联网+”背景下证据法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应用王娅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7线学习模式下学历留学生学习焦虑和学业效能感研究施仁娟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158心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朱赟外国语学院
159由课堂外刊语料导入探讨“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结合应用朱佳外国语学院
160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热点、趋势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章婷婷外国语学院
161《大学日语》差异教学模式探析张丽山外国语学院
162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思政设计——以高级影视听说课程为例刘虹翠外国语学院
163以提升设计职场竞争优势为导向的“文化智商”融入研究——以创新设计实践课程为例张羞月艺术与设计学院
164设计学科MOOC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设计思维与方法》MOOC建设为例张小波艺术与设计学院
165基于中国“Z世代”群体特征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蓝天宁艺术与设计学院
166设计学科本科生“强链、延链、补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吴群艺术与设计学院
167以研促学的工业设计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饶飞艺术与设计学院
168“三创”教育下设计学科“本硕博”联动课程及教材建设——以《材料创新与应用》课程及教材建设为例虞宇翔艺术与设计学院
169学科交叉背景下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研究刘杨艺术与设计学院
170《用户体验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元丽莉艺术与设计学院
171课程思政理念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产学联合专题设计”课程为例何霞艺术与设计学院
172美育导向的《设计美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研究李碧艺术与设计学院
173基于《无机化学》课程的大学新生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朱媚化学与化工学院
174化学理论课程群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江银枝化学与化工学院
175分析化学实验线上课程建设洪小平化学与化工学院
176二级学院教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及应用刘彦化学与化工学院
177“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合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周燕蓉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178“实战演练式”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赵艳艳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179校后勤部门开展劳技育人方法探索与试点实践傅军建筑工程学院
180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 ——以建筑物理为例毛万红建筑工程学院
18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互动式教学改革姚安海建筑工程学院
182融合课程思政的过程控制系统教学研究吴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8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张益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84基于课程云平台数据、勾画学生画像提升《机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曹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185全英文《机械设计》教材编制童俊华机械工程学院
186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信息化探索张建义机械工程学院
187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佳文机械工程学院
188纺织机械类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管理研究吴新丽机械工程学院
189《工程力学》教材的改版周迅机械工程学院
190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服装工艺实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冯燕娜服装学院
191“三创”育人背景下虚实结合的男西装高级定制实验教学改革夏馨服装学院
192课程思政,提升高校思想攻治教育实效的路径研究——以《服装质量管理》为例苑洁服装学院
193通识课程《化学与人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杨玉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4《丝绸科技与时尚概论》“课程思政”融入与探索曾芳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95新工科背景下的“PBL+C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课程为例金肖克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96基于“产出导向”教学策略的“纺织应用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孙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197高等数学中的古典文学拾遗陈琦琼理学院
198基于心理学理论构建人文通识课过程考核模式——以《社会心理学》为例齐巍理学院
199基于项目“教-学”载体的本科生级联导师模式构建严璘璘理学院
200教育信息化技术探索及应用戴传铭理学院
201基于调查问卷的《高等数学续论》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研究王月芬理学院
202数学类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陈瑞林理学院
203高校数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高雪芬理学院
204“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建设吴小平理学院